习近平离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访问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振兴路上谱新篇”|十八洞村的明白账

龙化村法律明白人李荣初:乡村服务,法理外更需要温清

发布时间:2024-11-04  来源:中国法治新闻网  字体大小[ ]

耕耘法治乡村,法律明白人播种法治种子

——记优秀龙化村法律明白人李荣初

  法治讯(黄渝)在陆川县乌石镇龙化村,闲暇时,村民们提及李荣初的名字,总会竖起大拇指。龙化村的这位村支部书记、法律明白人李荣初是实干的、敢干的、能干的,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耕耘乡村法治,播撒法治的种子,李荣初下队入户宣传法治理念、下田地里讲解法治精神不怕晒不怕苦,在村民面对法律困扰时播撒法律光辉,他总是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耐心的解答村民的问题,不搞花架子的语言把式,凭借着耐心细致的贴心服务,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村民们的头号法治耕耘人。

  乡村普法,语言要易懂方法要巧妙

  扎根基层,深知基层的工作最难的是要走入村民的心中,由于龙化村大部分村民的活动区域以村落为主,终其一生都在小镇内活动,且主要使用方言交流,因此法律知识的吸收十分有限。传统的普通话的普法普及方式在这里就显得力不从心,在普通话中使用的“合同”这种专业的字眼,对于该地的村民来说是“害怕的”、“担心被骗的”、不能理解的且有恐惧情绪,但是“合同”更换为“签名讲定”、“白纸黑字说定”可以帮助村民听得懂听得进。所以李荣初在多次的普法活动中,常常根据龙化村的实际情况而改变和编排好入户普及时的讲话内容,以来保证法律的种子能够播撒出去。

  作为一名基层的法治耕耘人,李荣初不仅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完善终身学习的理念,还需要在日常的纠纷调解工作中去运用这些法律知识。他的忙碌的身影总是穿梭于村子的各个角落,希望把更多的法律种子播撒进村民的心中。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李荣初已经学会了将复杂的法律知识融会贯通进村民的生活,让村民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不仅关乎道德更关乎法律。

  在处理农村三大矛盾中的土地纠纷,有村民想在耕地上建房引发纠纷,由于对法律知识薄弱和归属权的误解导致这个村民认为“我家几代人传下来的耕地那就是我的,我想盖房子那就盖房子”,此时复杂的法律知识对于村民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因此在调解时李荣初耐心道“耕地就是耕地,国家有规定的耕地不能盖房子盖了也是要拆的,这就好比你家里的大铁锅炒菜你就炒菜,那哪有拿着大铁锅施肥的,施肥有专用的桶,你自己家里的东西都知道什么东西什么用途,土地是国家的,国家已经规定了它是什么用途,我们就不能随便改了它的用途,你要盖房子我们就找能盖房子的地,咱们按规矩来按土地的用途来,不能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终村民被劝解打消了念头,也理解了土地性质的相关法律知识。

  乡村调解,以和为贵促团结

  日常宣传工作中,李荣初有着自己的一套工作妙招。无论是应用在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婚姻纠纷、等其他纠纷上,李荣初总能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法律知识举一反三找到调解成功的方案,他既能用法律的视角来衡量双方的所要面对得失问题,也可以用人情世故的视角打开双方未曾发现的纠纷所要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引导双方可以通过面对面讲话和解,避免冲突升级而带来的复杂局面。

  李荣初常说:“乡村普法,靠的不只是嘴皮子,还要懂人情世故,了解村民村情对症才能行之有效。”在他的努力耕耘下,龙化村许多尖锐的、难解的、棘手的纠纷在被发现初期就能得到妥善的调解,法治的种子逐渐成长在龙化村村民的心田。今年年初,乌石镇龙化村村民邹某双方因争田梗不满,故意把上游的水渠堵住,导致下游几户人家都没水浇地,大家怨气越来越大,村里人对上游堵水的村民议论纷纷,甚至准备联合到村委会告他的状讨说法。李荣初发现纠纷后,马上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他先从法律的角度告诉上游村民邹某,堵水是违法行为,损害集体利益得不偿失,同时他也讲人情:“村里距离镇医院县医院距离长得很,谁家里人半夜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是相互帮忙,上次你出门在外来不及回来,你那个娃娃发烧在家上吐下泻,后来还不是下游那个林某半夜开着货车送你你小孩去县医院。你今天这么做搞得村里人都恨你,以后日子还过不过?村子要以和为贵才能团结。”邹某听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之处,主动清理了田沟,向下游村民们诚恳致歉,矛盾调解成功。自此李荣初更加坚信法律在乡村的普及过程中,不能一味生硬,只是传播法律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促进村民团结,这样才能增强乡村法治的氛围。

  乡村法律援助,维护弱势人群权益

  法律明白人的另一个职责是维护弱势人群的权益,不仅要在日常多对弱势群体宣传讲解法律知识,增加弱势人群的法律意识,在弱势群体遭遇困境之后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避免弱势人员面临更大的更复杂的局面。李荣初说:“常见的弱势人群例如留守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往往都是法律观念薄弱群体,面对法律会觉得‘麻烦’‘没有必要吧忍忍就过去了’‘我不敢’等等诸如此类的害怕心理,更弱势的人群就譬如精神患者一类,对于法律观念更为薄弱,面对法律问题更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普法工作在乡村常态化是很有很有必要的,我很感谢法律明白人这个身份让我能够贡献自己知道的知识。”

  不久之前疑似精神病患者的A某在未确诊之前和家里人发生争执,疑似其家人殴打A某,李荣初发现此事后立刻组织入户走访,及时介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A某提供了相关的法律讲解,维护A某得合法权益,并耐心和其家人解释殴打他人即使是亲人也是违法行径,最终通过面对面的普法教育成功的让A某家人意识到行为是违法的,并保证承诺以后会对A某多些耐心和关注。诸如此类事情在李荣初的普法工作中曾发生多次,李荣初一直坚持为弱势人群发声及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弱势人群解开法律困境局面。

  乡村服务,法理外更需要温清

  李荣初不仅是法律明白人,更是一位龙化村的积极的志愿者,热忱、坚忍不拔、宽容和包容,村里的退伍老兵、行动不便的老人、留守儿童他都会定期走访,入户关怀。每年季节转换之季,无论是季前还是季后,李荣初都会积极响应志愿者团队的建议入户去关心村民们的消防安全和卫生情况,在10月的火灾高发季就曾多次和其他志愿者下队关心村民的柴木安全和杂草处理情况,给这些家庭送去温情关怀,李荣初说道:“法律应该是正义的,但是法律也是有温度的。”

  

  乡村扎根,奉献青春在基层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龙化人,小时候被这片土地养育,长大后滋养这片土地。李荣初忙碌的背影始终像一个光荣的农间耕耘人,默默播撒默默耕种,一步一个脚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心培育每一个家庭的法律观念,用实际的力量的去帮助村民们解决困难。在乡村扎根,李荣初无悔奉献,在基层挥洒青春,李荣初竭尽全力倾情付出,坚持要把法律的种子播撒到龙化的每个角落,用一腔热忱去到每个需要的村民身边,用实干精神增强这片土地的法治和安全。

中国法治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